行业知识
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,除了考虑经济指标、环境保护、文化建设、市民素质等诸多要素之外,绿化面积在当前也是不可或缺的。可是在发展生态城市的过程中,只要细心地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,不少地方因为顾此失彼或者急功近利,常常走进了这样一个误区:“绿化”就是单纯的“草化”。
其实“草化”只是“绿化”中的一个内容。我们平常所说的“绿化”,既要有如茵的草坪,也要有鲜艳的花朵,还包括参天的大树,并且种树应当是首选。有关专家就曾经指出,树林是整个大自然的“调度室”,一座城市如果拥有足够数量的树木,对改善小气候、改良土壤、防止水土流失等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,并形象地将它比喻为“城市绿肺”。一般而言,科学的绿化概念应该是“七分树木,三分花草”,研究的数据也清楚地表明,同等面积的草坪与树木相比,在除尘、防噪音、氧气释放量等方面,树木要比草坪强10—20倍左右。那么,少数地方片面追求“草化”而忽视“树化”的原因在哪里呢?首先可能是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,认为只要草坪多了,绿化目标也就实现了;其次就是急功近利思想在作祟,只顾眼前好看,不计实际效果。
城市的绿化工作关系到市民的身心健康,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后劲,因此一切必须遵循“以人为本”的原则。只有做到“草化”服从于“绿化”,“绿化”服从于“美化”,文明、富裕、美丽的新家园才能早日建成,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才能尽快到来。